加入研究中心就能获得实践奖?这两位MBAer的经历更特殊!
作为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的学术支撑,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自从成立以来,致力于通过对健康产业及其创新实践的跟踪调研及前瞻性研究,为产业界、学术界提供理论成果及实践指导。
研究中心的兼职助理研究员职位一直面向所有MBA学生开放,2018级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硕士项目(GMSCM)的陈小勇及2018级MBA创客班周瑾同学都选择加入,并在研究中心老师们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相关行业调研活动。
此次2021年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评选结果的公示,陈小勇和周瑾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
被戏称为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的“编外人员”,他们在案例调研及写作过程中有哪些感悟,兼职助理研究员的工作让他们有何收获?
作为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的“编外学员”,我不仅选修了好几门特色课程,还在研究中心(注: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收益不少。2021年6月,我的实践报告被评为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二等奖,欣喜之余,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由于主修专业期间,我参加了国外交换学习,回国后学分转换受疫情影响未能顺利完成,需要补修学分。作为从事医疗IVD供应链管理领域十多年的老手,提升医疗领域的见识对我来说也不可或缺。其中马伟杭老师的《医疗卫生健康产业政策与法规》课程让我思考作为创业者,医疗卫生健康产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项坚老师的《健康产业商业机会挖掘》课程邀请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崇高书记做授课嘉宾,更让我们听者心潮澎湃,感觉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创业机会非常多!
巧合的是,在2021年初我们公司团队与省疾控中心联合开发生物安全智能转运防护系统,公司研发团队的工作效率不仅得到了疾控专家的高度认可,研制的产品也即将投放市场,从简单的产品供应,上升到战略合作,这其中也离不开课程老师提供的“纽带”帮助。
上完公共卫生学院杨敏老师的《健康概论》后,我随即参与了她的一项关于智慧营养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的课题,对膳食营养的创新创业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2020年3月份,正值国内新冠疫情爆发,环境异常严峻的时候,所有线下学习转为线上。这时候,我看到了研究中心招募兼职助理研究员的消息。填写了申请信息,通过视频面试的方式和研究中心的老师们沟通了对健康产业一些自己的创新想法之后,加入其中。然而,这才是最简单的一步,后续如何着手开始研究才是真正的考验!
开始,我还是按照自己惯性的工作经验,以为研究的内容要么是基于用户的需求找适合的产品,要么是基于产品找合适的用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周的例会,邢以群和张大亮二位教授会悉心指导各位同学开展不同方向的研究工作。看到各位同学的研究进展也激励着我跟上他们的节奏。我从“论文小白”到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论文投稿并发表,真实地体验到了做研究的乐趣。而这次收获的奖项,除了是对我实践研究的肯定,更是对二位教授指导工作的奖章!
写在最后
医疗健康产业MBA项目及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都对医疗健康行业的纵深和外延做了极大的覆盖。从院内到院外,从技术到服务,无论在课堂还是企业参访或者行业讲座,项目及研究中心云集的大咖都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思路和灵感,也为自己的创业提供了思考新角度!
实践研究可能是解决
工作遇到的困惑的最好途径
优秀实践成果奖
在加入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时,很多人不理解,问我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工作、学习中再加压力。但我当时想法非常简单,希望用专业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思考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而这次获奖也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
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毫不犹豫加入研究中心
自从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我就一直关注他们的相关消息。虽然当初选择的是创客班这一方向,但是我还是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拓宽自己工作领域的深度及广度。
当得知研究中心招募兼职助理研究员的时候,我想到,机会终于来了!心理斗争了一番,我还是鼓足勇气前去面试,希望能成功“入职”。当时正处疫情,面试的形式是视频电话,邢以群教授问我,希望在中心研究什么?我如实回答道,自己在听力大健康行业已经有了12年的工作经验,而近些年这个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我特别希望能通过文字把工作中碰到的现象和疑问记录和分析出来。这些看似天真的想法得到了邢老师的认可和支持,民营耳专科医院成为我的研究方向!
实践研究切入口
为民营耳专科提供可能的未来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民营医院蓬勃发展,占据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一定的份额。在我国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市场中,民营医院为了能够脱颖而出,往往会首选市场需求大、技术门槛不高而服务要求高的“特色专科”作为切入点。因此,“特色专科医院”成为民营医院的发力点。其中眼科、口腔专科医院发展犹为迅猛,并出现了诸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上市公司。与此相反,同为头部器官,耳专科医院却极为罕见,似乎并不受市场资本的青睐。为什么民营资本不投资耳专科医院?耳专科与眼专科、口腔专科相比较有何区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设立耳专科医院具有可行性?这就是我所写文章所想探讨的问题。
从而,我通过对耳科疾病发生率、相应的医疗服务供应情况的分析,探究缺失民营耳专科医院的原因,并根据民营专科学科选择模型,对未来设立耳专科医院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只要选择好切入点,做好产品组合,设立耳专科医院是可行的。
整篇文章从框架到初稿再到精修打磨,都得到了研究中心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而每周固定的学术探讨,都能学习到医疗健康行业的新知识,也能与来自不同细分领域的同学们进行思维碰撞。最后要再次特别感谢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去学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工作实践,提升现有认知结构,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完成自己的心愿!